山東省文登經濟開發區自1992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以來,始終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目前已形成汽車機電、新能源新材料、醫藥和健康食品、電子信息四大主導產業協同發展的格局。近年來,開發區管委會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省級“無廢機關”創建為契機,聚焦“綠色辦公、綠色出行、綠色采購、垃圾分類”等關鍵環節,將綠色發展理念深度融入日常工作全過程,通過科技賦能和精細化管理,系統推進綠色發展,探索出了一條具有示范意義的“無廢機關”建設新路徑。
組織引領機制創新,綠色辦公彰顯實效
管委會高度重視創建工作,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迅速成立,由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親自掛帥,一名黨工委委員專職協調,建立了清晰的責任體系與聯動機制。領導班子成員堅持從我做起、率先垂范,不僅在決策中強調綠色導向,更在行動中踐行綠色辦公,為全體員工樹立了鮮活的行為標桿。值得一提的是,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堅持每季度召開創建工作專題會議,全面研判進展、協調解決難點,確保各項任務按計劃穩步推進,這種強有力的頂層推動為“無廢機關”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在綠色辦公的具體實踐中,管委會推出一系列創新措施,成效顯著。在用電管理方面“軟硬兼施”,通過宣傳引導干部職工養成隨手關燈、人走電斷的良好習慣,切實減少待機能耗;同時投入資金完成硬件改造,將辦公區439盞傳統燈具全部更換為智能節能燈,并配套引入自動感應控制系統,實現照明的智能化、精細化管控。這一系列舉措效果立竿見影:2024年,管委會機關用電量較2023年下降11.3%,從94.8萬度降至84.1萬度,節能降碳取得實質性進展。
不僅如此,在文印管理方面,管委會大力推行無紙化辦公,通過建立打印登記及用量分析機制、設置醒目的雙面打印提示、全面采用再生紙張等綜合手段,有效約束紙質資源消耗。數據顯示,單位紙張使用量同比減少38.6%,雙面打印率達到99%以上,辦公用品采購成本也相應降低13.6%,實現了經濟與環保效益的雙贏。
在行政接待工作中,管委會同樣貫徹綠色理念,徹底淘汰一次性紙杯,全面改用可重復清洗消毒的陶瓷杯、玻璃杯等器皿,并通過持續宣傳引導,帶動工作人員和來訪賓客共同踐行綠色低碳理念,最終實現一次性用品“零使用”。此外,通過全面檢修和升級用水設施、加強日常管網巡查與管理,2024年用水量同比降低9.8%,從5.71萬立方米下降到5.15萬立方米,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
這一系列扎實且具有創新意義舉措的綠色辦公新模式,為實現區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綠色動能”,不僅體現了管委會堅定不移走綠色發展道路的決心,更彰顯了其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先鋒意識與責任擔當。
制度建設保障有力,綠色出行蔚然成風
制度建設是確保“無廢機關”創建行穩致遠的堅實根基。管委會從機制設計入手,系統構建了一套覆蓋節能降耗、垃圾分類、綠色出行等關鍵領域的制度體系,真正實現了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依。通過強化監督檢查、嚴肅處理違規行為,管委會不僅筑牢了制度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更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學規范、運行高效的長效機制,持續推動“無廢機關”建設走深走實。
在制度的有力牽引下,綠色出行作為“無廢”建設的關鍵一環,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管委會多措并舉、精準發力,全面推動交通體系低碳轉型。政策層面,通過出臺激勵措施積極引導干部職工購置新能源汽車,嚴格規范公務用車采購優先選擇新能源車型,有效提升了新能源汽車在機關內部的占比;設施層面,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辦公區及周邊建設了13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在保障自用基礎上向社會開放共享,極大便利了周邊市民和通勤群體。這一系列舉措成效顯著,干部職工新能源汽車私有率已從36.5%躍升至58.7%,配套設施的完善為新能源車的推廣提供了關鍵支撐。
更引人注目的是,管委會勇于創新應用場景,率先在文登區利用閑置屋頂資源2100平方米,引入社會資本建設了總裝機容量231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該項目年發電量預計可達30萬度,年節約電費約11萬元,不僅在實質上降低了行政能耗成本,更是以創新實踐樹立起區域綠色能源轉型的示范標桿。
隨著綠色出行軟硬件環境的全面提升,“135”出行理念已在干部職工中深入人心。越來越多人主動選擇步行、騎行或公共交通通勤,這一轉變既顯著降低了碳排放,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也促進了員工身心健康,實現了環保與健康的雙重收益。如今,綠色出行已成為文登經濟開發區一張亮麗的綠色名片,生動折射出生態文明理念在基層實踐中的深厚生命力。
精細管理全面推進,綠色體系助力轉型
在日常運行中,文登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將精細化管理視為實現源頭減量與綠色轉型的核心抓手,系統推進節能、節水、餐飲優化與垃圾處理等多維度舉措,逐步構建起全方位、多維度的綠色運行體系。
在節水改造方面,管委會對辦公區內24處衛生間及洗手臺進行了全面升級,共計安裝節水龍頭、感應沖水器等新型器具126個,從硬件基礎上杜絕浪費。與此同時,每日巡查機制保障了用水設施處于最佳狀態,漏水問題得以及時修復,“長流水”現象徹底成為歷史。每一處細節的完善,都在無聲中傳遞著珍惜資源、踐行責任的綠色理念。
面對空調系統這一能耗重點,管委會嚴格執行季節性溫控標準——夏季不低于26℃、冬季不高于20℃,并引入智能控制技術,實現下班前提前關閉中央空調,有效杜絕無人時段的能源空耗。通過年度清洗與維護保障設備高效運轉,持續提升能效水平。科技賦能不僅讓節能更加精準,也更貼合人性化需求。
食堂管理同樣全面貫徹綠色理念。管委會優先采購本地、當季食材,縮短供應鏈碳排放,并不定期優化菜品搭配,從源頭上減少浪費現象。節能灶具和高效油煙凈化設備的投入使用,既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也確保油煙排放持續達標。一日三餐之中,低碳健康的飲食文化正在形成。
垃圾分類作為衡量環保意識的重要標尺,獲得管委會高度重視,在機關食堂專門設置分類投放點,細致區分餐廚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與其他垃圾,并安排專人現場引導,確保分類準確。如今,越來越多的員工不僅在食堂,也在辦公區與公共區域自覺踐行分類要求。此外,管委會與專業機構合作,推動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賦予可回收物新的生命,構建起從“隨手分”到“循環用”的完整綠色鏈條。
從精細管理到全員參與,從技術升級到行為自覺,管委會通過系統性的源頭減量措施,不僅有效降低了資源消耗和排放,更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出深厚的低碳環保機關文化。垃圾分類已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化作日常行為習慣;節能減排也從外在的制度約束,轉變為干部職工內在的價值追求。
宣傳教育浸潤人心,綠色文化落地生根
為凝聚起共建綠色、低碳、環保辦公環境的強大合力,管委會將宣傳引導與教育動員作為推進“無廢機關”建設的核心抓手,通過系統布局、廣泛發動與形式創新的主題活動,使綠色發展理念逐步融入每一位干部職工的日常行為之中。“人人關注、人人參與、人人踐行”的綠色辦公新風尚,在這里已蔚然成風。
管委會積極搭建多維宣傳矩陣,充分利用內部網站、政務平臺、宣傳欄等載體,持續發布《勤儉節約倡議書》,詳解“無廢機關”創建目標與舉措,普及環保知識,分享節能技巧,提供分類指南,不斷強化全員環保意識。同時,依托每年超過20場、覆蓋逾1000人次的專題培訓與學習交流,干部職工對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認識不斷深化,行動自覺與使命擔當顯著增強。
為營造濃厚氛圍,開發區還精心策劃并定期推出“綠色辦公周”“低碳出行日”“垃圾分類宣傳周”等一系列主題鮮明、形式豐富的互動活動。通過知識講座、主題展覽、趣味競賽等多元形式,寓教于樂、融教于行,將“無廢”理念從口號轉化為切實行動。此外,管委會廣泛征集干部職工對節能減排、綠色辦公的意見建議,并對優秀提案予以采納和激勵,極大激發了全員參與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節能理念同樣浸潤在辦公環境的細節管理中。例如,根據季節更迭與日照變化,對辦公樓外圍草坪燈實施智能定時控制,真正做到“該亮則亮,該熄即熄”,使節能意識穿越晝夜,于細微之處彰顯綠色擔當。
隨著工作的持續深入,管委會干部職工的環保意識得到普遍提升,對“無廢機關”創建的緊迫性和重要意義形成高度共識。綠色低碳已從倡議轉化為習慣,從理念沉淀為文化。
“無廢機關”不僅是一項創建行動,更是一種內化于心的理念,一場深刻的綠色變革。文登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通過持續的教育引導和氛圍營造,真正讓綠色發展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未來,管委會將繼續深化“無廢機關”建設成果,完善綠色發展長效機制,推動綠色低碳理念向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拓展,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開發區注入持續而深厚的綠色動力。(一審:暖暖 |二審:斐斐|三審:英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