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高新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錨定“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目標定位,持續抓試點、建平臺,優服務、聚人才,以科技創新賦能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抓試點,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持續推進科技部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打造企業創新積分信息平臺,實施信用四級動態管理,對納入創新積分制試點的314家企業進行“精準畫像、精準滴灌”,累計獲得銀行授信貸款256筆、14.5億元。深化科技金融改革試點,廣泛參與省市科技金融活動,征集企業融資項目需求12項,各類融資近2億元。常態化開展駐區高校科技成果征集和企業技術需求摸排,累計向各類企業精準推送技術、項目300余個,完成技術合同成交額16.7億元。在全省開發區東西合作共建半年評估中,威海高新區與臨邑經開區評估結果為“好”,位列全省10對試點開發區第二名。
建平臺,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哈工大威海創新創業園、山大威海工業技術研究院、工信部威海電子信息技術綜合研究中心,連續兩年獲評省級優秀新型研發機構;新建6家市級重點實驗室。3家企業通過省重點研發計劃(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現場考察,預計獲批資金2300多萬元;2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圍2023年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獲批資金850萬元;4個平臺獲得2023年度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競爭性創新平臺)立項支持,爭取專項資金760萬元;2個市級“揭榜掛帥”項目獲評優秀等次,獲補助資金170萬元。今年以來,共爭取上級科技資金5000多萬元。
優服務,打造全鏈條創新孵化體系
圍繞構建全鏈條高效能雙創孵化體系,著力深化面向孵化載體及在孵企業的服務指導。制定《關于強化對孵化載體及孵化企業管理服務的若干舉措》,建立孵化載體“駐廠員”制度、定期會商制度及企業進出定期報告制度等,暢通溝通渠道,匯集一線情況,及時解決發展過程中的“急難愁盼”問題。強化科技企業孵化培育,上半年首批推薦69家企業申報高企,其中首次認定43家;累計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73家,完成年度目標的83.3%;40家企業參加山東省中小微企業創新競技行動,50%進入現場晉級賽。
聚人才,強化高質量發展智力支撐
充分發揮區域經濟創新發展主陣地、人才培育主戰場作用,通過“平臺載體聚人才、科技項目帶人才、合作交流招人才”模式,放眼全球招攬人才,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今年已推薦38人申報省級以上人才項目,新引進海外人才40人、海外留學回國人才21人、青年人才2435人,各類人才增量均在全市領先。深化校企地合作協同育才,與4家高校簽訂合作協議,人才發展微生態初步建立。納入統計的高層次人才領辦企業平均營收利稅率為19.7%,高于去年全省平均值。率先完成科技部科研助理崗位開發指標,開發落實崗位480個,完成率120%。